佛教作为我国历史悠久且广泛流传的大宗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辽宁省义县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静静矗立着一片宏伟的石窟群,这便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万佛石窟。
万佛石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除了它悠久的年代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外,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相传这片石窟群是当时的地方官员为了迎合北魏皇帝的喜好而建造的。顾名思义,“万佛石窟”必须供奉整整一万尊佛像,若缺少哪怕一尊,便会被视为对皇帝的背叛。三年的工期到期,官员们带人前来验收时,却发现佛像数量不足。
工匠们遍寻不着缺少的佛像,一时间众人焦急不已。为了避免众人受牵连,一位年轻的小工匠主动剃发装扮成佛像,藏身其中,期望以此蒙混过关。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小工匠最终因意外被封印,永远地成为了石窟里真正的一尊佛像。
展开剩余83%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的皇帝,为了巩固绝对的皇权,都曾采取各种手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尚未登基前曾被一寺庙收留过一段时间。成为皇帝后,他怀着感恩之心,下令全国寺庙大规模修缮,并积极推行佛教教义。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树立了知恩图报的良好形象,也令百姓对佛教虔诚信仰,从而有效维护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这类借助宗教来笼络民心、稳固统治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历代皇帝无论是否信奉宗教,都善于利用宗教作为工具,以此增强自己的统治权威。
北魏宣武帝在位期间极为信奉佛教。各地官员纷纷讨好皇帝,向他献上各种与佛教相关的贡品,甚至动员百姓修建佛塔、礼佛祈福,意在博得皇帝的欢心。这时,辽宁营州刺史元景眼见同僚们争相迎合皇帝,对此颇感不满,于是连夜上奏。
他所辖营州有个名叫万佛村的小村庄,名字本就十分吉祥。元景灵机一动,奏称想在此地建造一座宏伟的石窟,以供奉佛像。他借口皇帝仁慈且信奉佛教,旨在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自己作为臣子亦不愿落后,因此提出修建万佛石窟。
此举不仅能为皇帝在民间树立良好声誉,也能让更多百姓理解佛法的精髓,修养身心。宣武帝读后大喜,极其欣赏这个巧妙的提议,认为万佛村的名字与万佛石窟相得益彰,令他更加青睐元景。
朝廷国师昙曜法师也被派往营州协助修建,元景深知若此事成功,必能官运亨通,便向法师保证绝不会令皇帝失望。随即,他张贴告示,召集所有能工巧匠前来参建,设定三年期限,若未完成一万尊佛像,将视为欺君,罪责难逃。
万佛石窟作为皇帝的观赏之物,按宣武帝的重视程度来看,极有可能亲临验收。因此,工匠们不得不精益求精,不能马虎了事。可细致入微的雕刻和鲜艳华美的色彩要求,使得三年工期显得异常紧张。
工匠们深知生命攸关,昼夜不停地工作,雕刻的佛像栩栩如生,甚至元景数次巡查也无可挑剔。想着皇帝的赏赐,他们士气高昂。三年转瞬即逝,所有佛像雕刻完毕,负责人立即向元景汇报。
元景喜出望外,连忙报告朝廷。可是,验收前一晚,工匠们再三检查,竟发现佛像数量少了一尊。无论如何反复清点,甚至翻遍了后山,也未能找到失踪的那尊佛像。
众工匠顿时慌乱无措,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人甚至低声啜泣。欺君之罪非同小可,且是在崇尚佛教的宣武帝统治下,一旦消息泄露,定会被严惩,甚至株连九族。
面对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位身形圆润、面容慈祥的小工匠挺身而出。他平日深受大家喜爱,常被赞其容貌与佛像难辨真假。他提议用黄泥裹身,待泥土凝固后,形同雕刻佛像。
这样,宣武帝和朝廷官员验收时也不会一一细看,暂时蒙混过关。待官员离去后,便可补刻缺失佛像。众人闻言恍然大悟,连夜动手帮他“伪装”成佛像。
元景与大家一样忐忑不安,唯有这一计可保全所有人,便只能抱着侥幸心理等待皇帝驾临。果不其然,宣武帝对万佛村名号十分青睐,验收当天亲率重臣来到石窟。
元景热情介绍每尊佛像的故事及修建过程,皇帝极为满意,赞许元景功劳,随后商议赏赐事宜。朝廷贵宾陆续离开,工匠们终于松了口气,众人心思全被石窟吸引,没人注意少了一个小工匠。
等人走后,工匠们寻找裹黄泥的小工匠,却发现佛像摆放杂乱,且无明显标记,根本无法辨认出哪尊是假佛像。大家焦急地呼唤他的名字,却无回应。
小工匠因长时间裹泥,已失去行动和呼喊的能力。工匠们虽担忧,却不敢将此事报告元景,也无法随意拆检佛像,免得损坏精雕细刻的作品。
最终,他们只能黯然离去。尽管接受了皇帝与元景的赏赐,却无一人心中欢喜。小工匠因意外永远留在石窟中,化身为万佛石窟中真正的一尊佛像。
宣武帝对外宣称自己崇佛敬佛,实则更在意通过佛教统一民心,巩固统治。他对佛窟建设的热衷,虽带来了艺术瑰宝,却也让无数百姓陷入沉重的劳役与赋税中。
万佛石窟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三年不眠不休的汗水和牺牲,许多家庭因此分离,生活困顿。《魏书·李平传》中曾记载魏晋时期因修建石窟,民众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历代帝王多以宗教作为控制民心的手段,但这种表面上的虔诚与拥护,难以持久。唯有真心为百姓谋福利,给予他们幸福生活,才能赢得臣民的忠诚与赞誉。
可以说,万佛石窟中那9999尊佛像,是沉重的民力劳作结晶,唯有那位默默无闻、以身殉佛的小工匠,才是真正的“活佛”。
——节选自《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美学》袁媛、《魏书·李平传》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